2025年护资考试仅剩60天!新考纲首次明确增加中医护理基础、临床视频题(占比约30分)及护理伦理案例分析,传统死记硬背模式已无法应对灵活命题。
本文结合最新考试大纲,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、儿童运动发育规律、小儿补液原则、川崎病护理等高难度考点提炼为易记口诀,辅以对比表格、疾病鉴别要点及关键数据总结,帮助考生快速突破记忆瓶颈,精准锁定占分55%的护理专业能力模块,实现短期提分!
【记忆口诀】
硬肿发生的顺序:小腿→大腿外侧→整个下肢→臀部→面颊→上肢→全身。
【知识要点】
硬肿发生顺序为:小腿→大腿外侧→整个下肢→臀部→面颊→上肢→全身,严重者可导致肺出血、循环和呼吸衰竭及急性肾衰竭等多脏器损害,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危及生命。
临床依据体温及皮肤硬肿范围分为轻、中、重三度。
轻度:体温≥35℃,皮肤硬肿范围<20%;
中度:体温<35℃,皮肤硬肿范围20%~50%;
重度:体温<30℃,皮肤硬肿范围>50%,常伴有器官功能损害。
(1)平衡和大运动
【记忆口诀】
二抬四翻六会坐,七滚八爬周会走。
【知识要点】
1.2个月能抬头,3个月时抬头较稳;
2.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,8~9个月时能坐稳;
3.7~8个月能用手支撑胸腹,8~9个月用上肢向前爬。
(2)站走跳
【记忆口诀】
出生踏步和立足,5月负重89扶,12开步18走,2岁并跳又是跑。
【知识要点】
1.5~6个月扶立时双下肢可负重;
2.8~9个月时可扶站片刻;
3.10~14个月独站和扶走;
4.15~18个月走路较稳;
5.18~24个月时已能跑和双足并跳;
6.2~2.5岁时能单足站;
7.3岁能上下楼梯并可跳远、单足跳。
(3)精细动作
【记忆口诀】
三玩五抓七换手、八九十月取物撕纸,周乱画二积木、三岁玩具四剪纸。
【知识要点】
1.5~6个月时主动伸手抓物;
2.6~8个月能独自摇摆或玩弄小物体;
3.8~10个月时可用拇、示指取物,喜撕纸;
4.12~18个月能拿笔乱画;
5.2岁能叠纸、叠6~7块方积木;
6.3~4岁会使用一些工具性玩具;
7.4~5岁穿鞋带、剪纸。
【记忆口诀】
一哭二笑三认母,四月大笑五认生;
七月无意说爸妈,八月有意仿大人;
十月招手会再见,一岁以后能说话。
【知识要点】
感觉发育包括视感知、听感知、味觉和嗅觉、皮肤感觉、知觉。
1.视感知:
(1)新生儿:15~20cm范围内最清晰;
(2)第2个月:头在水平方向转动90°,有初步头眼协调;
(3)3~4个月:喜看自己的手,头水平移动180°;
(4)6~7个月:目光垂直方向转动,识母、喜鲜艳明亮;
(5)8~9个月:小物体;
2.听感知:
(1)出生时:听力较差,对强声有瞬目、震颤;
(2)3~7日后听力已相当好;
(3)1个月:分辨“吧”和“啪”的声音;
(4)3~4个月:可转向声源(定向反应),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;
(5)6个月:区别父母声音;
(6)7~9个月:确定声源;
3.味觉和嗅觉:出生时已发育完善
(1)3~4个月: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;
(2)4~5个月: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;
4.皮肤感觉:
(1)触觉:新生儿很灵敏,眼、口周、手掌、足底等部位最为敏感;
(2)痛觉:新生儿较迟缓,疼痛刺激后出现泛化的现象,第2个月起才逐渐改善;
(3)温度觉:新生儿很灵敏。
5.知觉:
(1)5~6个月:了解物体各方面的属性;
(2)1岁末: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的萌芽;
【记忆口诀】
一紧二松三消失,四握五抓六移物;
九月随意钳小珠,一岁用匙无翻书。
【记忆口诀】
三玩五抓七换手、八九十月取物撕纸,周乱画二积木、三岁玩具四剪纸。
【知识要点】
1.1~6个月时主动伸手抓物;
2.6~8个月能独自摇摆或玩弄小物体;
3.8~10个月时可用拇、示指取物,喜撕纸;
4.12~18个月能拿笔乱画;
5.2岁能叠纸、叠6~7块方积木;
6.3~4岁会使用一些工具性玩具;
7.4~5岁穿鞋带、剪纸。
【记忆口诀】
6月出牙2岁半,6-7岁把牙换。
乳牙多于生后6~8个月萌出,最早4个月,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。
乳牙20个,2~2.5岁出齐。
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~6,17-30岁恒牙出齐。
【知识要点】
1.乳牙20颗、恒牙32颗;
2.乳牙萌出延迟:12个月未出牙;
2周岁以内乳牙数目=月龄-(4~6)。
【记忆口诀】
生时体重3千克,一周体重掉些个;
前半年月600-800,后半年月降一半;
若按公式算体重,月乘点7点25;
算时勿忘加基础,前半加3后加6;
两岁以后青春前,年龄乘2加8;
两岁一岁最好记,两岁12、一岁9。
【知识要点】
体重(营养状态的敏感指标)
1.1~6个月:体重(kg)=出生体重+月龄×0.7。
2.7~12个月:体重(kg)=6+月龄×0.25。
3.2岁至青春前期:体重(kg)=年龄×2+8。
【记忆口诀】
小儿出生是半米,生长最快一岁里;
前半年月2.5,后半年减1厘米;
一岁时为75,两岁时为85;
两岁以后这样记:每年增长5-7;
身长基础为70,再加年龄乘以7。
【知识要点】
小儿出生50厘米。前半年每月长2.5厘米。后半年每月长1.5厘米。2岁以后每年长5-7厘米。2岁以后身长的计算公式:70+年龄×7。
【记忆口诀】
头钩桡三3岁前,月舟大小幼儿园;
尺骨远端小学后,青春期前豆骨见。
【知识要点】
正常小儿4-6个月出现头骨及钩骨,桡骨远端6-12个月,2-3岁出现三角骨。4-6岁出现月骨和大、小多角骨,5-8岁出现舟骨。尺骨远端的成骨中心6-8岁时出现。而9-13岁时出现豆骨。
【记忆口诀】
一油二汁三四粥,蛋羹菜泥五到六,七面八鱼九肝肉。
(数字均为月龄,油为鱼肝油,汁为果汁、菜汁等)。
【知识要点】
【记忆口诀】
出生乙肝卡介苗,二月脊灰炎正好;
三四五月白百破,八月麻疹岁乙脑。
【知识要点】
【记忆口诀】
一是风水二是猩,天花幼疹三天出;
麻疹四天出皮疹,斑疹伤寒五天明;
伤寒需到六日后。出疹时间要记清。
(风:风疹,水:水痘。猩:猩红热。)
【知识要点】
1.风疹:发热当天出疹子,耳后枕后淋巴大,一般情况尚可佳。
2.水痘潜伏期:一般为2周左右。前驱期: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,全身不适、乏力、咽痛、咳嗽,年长儿前驱期症状明显体温可达38.5℃,持续1~2日迅速进入出疹期。出疹期:发热第1日就可出疹。
3.猩红热出疹期:发病1~2日后。皮疹:耳后、颈部、上胸部,24小时左右全身针尖大小丘疹,压之褪色,触之有砂纸感
4.麻疹前驱期:从发热至出疹,一般3~4d,以发热、上呼吸道感染和麻疹黏膜斑(柯氏斑)为主要特征;出疹期:淡红色斑丘疹,始见于耳后、发际,颈部,躯干,四肢,掌心、足底。疹间皮肤正常;
5.幼儿急疹:发热3~4天热退疹出,好发年龄6个月~18个月。
【记忆口诀】
鼻涕眼泪脸上挂(指卡他症状明显),高热哭闹不说话(指发热及精神状态);
戴帽穿衣出疹子(指出疹顺序),三个3天记清它(烧3天,疹3天,退3天)。
【知识要点】
麻疹临床表现:
1.潜伏期:一般6~18d,平均10d;
2.前驱期:从发热至出疹,一般3~4d,以发热、上呼吸道感染和麻疹黏膜斑(柯氏斑)为主要特征;
3.出疹期:淡红色斑丘疹,始见于耳后、发际,颈部,躯干,四肢,掌心、足底。疹间皮肤正常;
4.恢复期:出疹3~4d后,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,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,7~10d消退;
常见并发症:肺炎(最常见)、喉炎、心肌炎、麻疹脑炎、结核病恶化。
【记忆口诀】
发热当天就出疹,三代同堂是特征;
向心分布不要忘,痒感明显最痛苦。
【知识要点】
水痘临床表现:
1.前驱期1-2天,发热、不适,次日出现皮疹。
2.向心性分布,躯干到四肢。
3.分批出现,斑、丘疹→疱疹→结痂,也可同时存在(重要特征)。
4.自限性,10d痊愈。
【记忆口诀】
有类似水痘样皮疹,离心性分布;
手足口及肛周和肘膝关节处分布;
一水风,二猩红,三天花,四麻疹。
【记忆口诀】
“一大二快三突”
【知识要点】
“一大”——肝脏大;
“二快”——心率快,呼吸快;
“三突然”——突然原发病情加重、突然面色苍白或青紫、突然尿量减少,颜面浮肿。
临床工作中,患儿热,咳,喘,呼吸急促,肺部有固定湿罗音的基础上,出现上述口角表现,心衰诊断基本成立。
【记忆口诀】
先浓后淡,先盐后糖,先快后慢,见尿给钾。
【记忆口诀】
发热、皮疹眼睛红,口唇干裂淋巴肿;
手足硬肿后脱皮,川崎表现见分明;
血小板高、血沉快,冠状动脉受损害;
得了川崎莫忧愁,阿司匹林和丙球。
【知识要点】
临床常以高热(39℃以上)为最初表现,热程在5天以上,一般为1~2周,有的热退1~2天又高,热程长的可达3~4周,退热药仅短暂稍降。发热数日后掌跖面红肿且痛,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,形态无特殊,面部四肢亦有,不痒,无疱疹或结痂。发热数日,两侧眼结膜充血,球结膜尤重,仅少数并发化脓性结膜炎,用裂隙灯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状体炎。唇面红肿、干燥和皲裂,甚至有出血;舌常呈杨梅舌,口腔黏膜充血,但无溃疡。
此外,部分病例早期有淋巴结肿大,一侧或双侧,非化脓性,数日后消退,有时肿胀波及颌下,甚至有误诊为腮腺炎,淋巴结肿仅限于颈部前三角,不痛,波及其他部位很少。病程第2周,部分患儿手、足部脱皮,为从甲床移行处开始,部分可先表现为肛周脱屑。